長三角地區--中國最大汽車供應鏈
這次疫情集中波及以上海為中心的長三角地區,從停產車企的聲明可以看出,供應鏈斷供停產是整車企業停產的主要原因。圍繞長三角地區建設的汽車供應鏈極其發達,規模以上汽車零部件企業就有超過600家。算上小微企業,上海地區的汽車零部件企業多達2萬多家,其中大量汽車關鍵零部件生產基地均位于這一區域,由此產生更大的影響。蘇州、無錫、常州有著更為密集的供應商布局,江浙滬幾乎覆蓋了一輛汽車的所有零部件生產環節。統計局數據顯示,長三角地區在國內汽車產量占比約為21.6%,汽車工業增加值占比高達31.2%。
全球零部件百強企業,幾乎都在長三角地區設廠,包括博世、安波福、博格華納、電裝、采埃孚、延鋒偉世通、飛思卡爾、得儀、寧德時代(300750.SZ)等,囊括了芯片、發動機、電子電氣、動力驅動、底盤系統、動力電池、智能座艙、內飾外飾、座椅、儀表、輪胎、線束,以及各類塑膠、塑料、金屬制品、玻璃基礎原材料供應商。
僅博世一家零部件企業停工減產,就會直接影響汽車產量。長城汽車2月銷量同比下滑20.5%,吉利汽車2月銷量環比減少46%,都把原因歸于博世汽車部件(蘇州)有限公司生產的車身電子穩定系統(ESP)供應不足。
4月11日,博世宣布在上海和太倉的汽車零部件工廠采用封閉運行。
3月29日,國內最大的汽車線束供應商安波福通知上海工廠員工居家,造成了線束短缺。此外有報道稱,采埃孚浦西工廠盡管封閉生產,但物流不暢導致運輸中斷;蒂森克虜伯在上海的動力總成工廠也直接停產。
此外,電池巨頭寧德時代在寧德的主要工廠也采用了封閉生產的模式,此前曾有消息稱,寧德市工信局要求暫停來料進入寧德。寧德時代表示,公司嚴格采取網格化管理措施,確保寧德基地有序開展生產。業內人士指出,物流不暢、原料供應限制、人手不足,封閉運行的工廠產能維持在較低水平。
工信部已經派工作組著手解決產業鏈問題
工信部近日派出上海前方工作組,推動重點工業企業穩定生產和復工復產,保障產業鏈供應鏈運轉順暢。據悉,工信部前方工作組趕赴上海后,對受疫情影響較大的重點企業和外資項目進行摸排,掌握生產運行面臨的困難問題,摸清復工復產的梗阻和障礙。4月5日,工信部黨組成員、副部長、上海前方工作組組長王江平召開視頻會議,研究建立產業鏈供應鏈訴求應急協調機制,設立工業和信息化領域保運轉重點企業“白名單”,集中資源優先保障集成電路、汽車制造、裝備制造、生物醫藥等重點行業666家重點企業復工復產。上海前方工作組深入產業鏈龍頭企業,通過點對點、一對一、短平快的方式,及時協調解決關鍵原材料庫存告警等影響穩定生產的急迫問題。